本课程是普通高校面向文(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艺术、教育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它同时是一门具有综合教育功能的学科课程,集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为一身,建立在传授在语文知识基础之上,通过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渗透人文精神的培育。三者中,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基础之上,经过培养、训练和实践而形成的,而“素质”是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之上,受到后天环境以及教育影响,通过个体学习、努力和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 本课程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定位,以阅读欣赏、口语交际、应用写作、文学常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五大模块内容为主体内容,以理论教学、技能训练、人文讲座为基本模式,打破每节课堂之间的界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注重技能实训与能力培养,构建与培养高技能职业人才一致的教学新体系,实行全新的模块化教学,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服务,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综合培养三个层面达到以下目标。 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基础知识,还专门开设文学常识模块,加强学生对文学知识的了解、积累和应用。 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之外,注重基本语文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四维目标的统一和提升。包括自我的听说读写能力,善于观察和自主思考能力,独立分析很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等。 素质培养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实现个性全面发展,提升社会公德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完善审美素质和创新素质培养。增强学生的学生审美意识,提高他们的人为素质,为学生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巨大的贡献。
课程视频
课程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