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视频
课程简介

整 体 设 计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定位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山东省做好“经略海洋”大文章提供重要智力支撑,立足解决船舶海难全损率最高的海难(火灾类),通过行业企业调研,分析船员市场和航运企业产业升级需求,分拆船员消防岗位职业能力,整合颗粒化资源,进行系统化设计,依托数字化教学平台构建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结构化课程。本课程以其较强的实用性和职业性成为了海上专业船员方向的重要职业技能课程,对提高船员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升社会责任、确保船舶安全营运等具有重要作用,是一门实用性和技能型很强的课程。 海运业是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和山东省“经略海洋”战略的绝对主力 二、课程设计 课程开发履约国际海事组织《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以专业立项山东省省级品牌专业群和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为契机,对《船舶高级消防》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校企深度产教融合,注重“能学、辅教”,遵循船员岗位职业能力(支持及-操作级-管理级递进)提升和不同学习者的学习进程进行结构化课程设计框架,通过整合“颗粒化资源”,融合行业规范、标准,进行“素材、积件、模块、课程”系统化分层建设,构建融“项目——任务——知识点与技能点”的结构化化课程框架。 凝练颗粒化素材,进行系统化设计、构建结构化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员具备更高的船舶消防预控和预判能力、正确处理火情能力,具备保障船员、船舶和保护海洋环境安全的职业素养等,为后续航海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船舶高级消防》是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基本安全》职业提升和消防技能拓展课程,是发展岗位船员的基本要求。 二、内容选取 (一)内容选取原则 课程内容选取遵循三大原则:贴近船舶实战、贴近海上上火、贴近学生学习。 课程内容选取三原则 (二)内容选取依据 本课程内容的选取以船员职业素质养成为目标,以国际海事公约和国内船员法规为依据,以国内外航运企业需求和产业升级为导向,以船上各级别船员消防工作中典型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提升为主要载体,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兼顾行业先进技术发展应用。 依据“能学、辅教”的课程设计原则,教学内容的选取侧重船上高级消防技能,教学活动侧重适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根据船上消防工作场景下的具体任务流程制定教学内容,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机融合行业规范、评估标准、适任标准,开展多方评价。 部门 岗位 初始岗位 发展岗位 典型任务 职业提升 甲板部 水手 三副、二副、大副、船长 基本防火、高级消防等 高级消防专业培训合格证再有效 轮机部 机工 三管、二管、大管、轮机长 基本防火、高级消防等 高级消防专业培训合格证再有效 船上岗位基本安全工作典型工作任务 (三)课程内容选取 内容选取力求对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形成全覆盖,根据《2016年海船船员培训大纲》的相关要求,与青岛华洋、中外运长航等知名船舶管理公司紧密合作,围绕公司管理的不同类型船舶的不同船员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明确岗位所需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以船舶在不同项目(情境)下船员工作任务为主线,组织并细化在各项目下的任务及相对应的知识与技能,总结提炼出九大项目下45个具体的任务。 课程内容选取 三、内容组织 (一)结构化课程:搭建“能学、辅教”课程骨架 基于海上专业在特殊环境下对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实践及应变要求高的职业要求,构建了贯穿船舶消防工作的个九大项目教学(学习)模块。项目由任务支撑,任务涵盖知识与技能点,由浅入深,能力递增。理论推行理实一体,实践侧重动手能力,教学注重贴近实战。按照以“学生为主、教师辅助”的建设原则,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实训,结合案例分析,思安固学,教师起辅助角色,让学生真正掌握特殊环境下技能。 依托山东省省级现代学徒制项目,与青岛华洋船舶管理公司等知名船企通力合作,船校分段培养,打通学生从课堂到岗位的职业通道,将企业海量工作案例引入课程,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课堂——实训室——船舶(企业)的无缝连接和适时切换,课堂翻转,合理推进课程内容,形成项目——任务——知识点与技能点的结构体化课程体系: 课程组织实施(部分) 序号 项目 教学(学习)内容 总学时:76 任务 知识点 技能点 学时 1 项目一: 船舶认知 任务一:船舶认知 船舶类型与船舶结构常识 掌握船舶结构识图 0.5 任务二:船舶消防认知 船舶火灾知识 0.5 2 项目二: 船舶消防管理 任务一:船舶防火区域认知 船舶防火区域 掌握船舶防火区域的管理方法 1 ...... 任务九:熟悉船舶消防安全管理体系 船舶消防的领导与组织、安全会议知识 1 消防演习与防火管理 1 船员不安全行为与安全防火制度 1 组织实施要求 教学准备 实验实训 学生要求 教师要求 1.应用数字化教学平台准备就绪:网络、平台客户端就位、提供包括课程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以图片、文本、视频和动画等形式呈现 2.最新海事法规、评估规范(也可通过教学平台信息化呈现) 依据课程推进进程,备好校内外实验实训设备 课前: 登陆教学平台学生端,查看课前准备 1.组建学习小组(教师分配) 2.查阅任务单和任务描述 课中: 小组讨论学习,完成任务单并上传教学平台 课后: 1.查看教学评价 2.完成课后作业 课前: 登陆教学平台教师端,开展教学设计,批阅作业,上传任务单、任务描述,分配学习小组等 课中: 辅助学生学习,实时完成答疑和线上与线下评价 课后: 1.完成教学评价 2.批阅课后作业 课程组织实施(部分) (二)颗粒化资源:整合船舶高级消防工作碎片化资源 依据船上应变部署表和船员任务卡的相关要求,以消防工作任务流程,序化任务内容,注重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的同时,兼顾海事法规,融汇贯通,融合碎片化、颗粒化资源,提炼知识点和技能点,使学生以“实战”促学习,提前感受“实船工作”氛围,提高职业能力。 学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消防与救生演习实训 (三)系统化设计:“线上”与“线下”混合应用 依托船舶消防模拟船、BRM(驾驶台资源管理)、ERM(机舱资源管理)等大型校内实训基地,青岛华洋等校外的船舶实训资源,采用以资源为基础,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数字化教学平台”,“线上”信息化学习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各个环节,系统化设计教学活动,突出学生主导、教师辅助的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消防职业技能和船舶安全素养。 1.线上: (1)学生手机端登陆学习平台,在线学习、查看任务、话题讨论,在线测试。 (2)教师登陆教学平台,进行课程设计、组织教学互动、在线管理学生、发布教学任务、进行过程评价等。 2. 线下: 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学中做、做中学”,通过任务单、任务描述,组建学习小组(按照评估规范和评估流程),对项目教学进行流程化模拟学习。危险项目实行“教练型”讲授,由任课教师根据任务类型,讲授实训要点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从旁辅助,及时关注学生安全,同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记录,做好过程性评价。实训过程暴露出的问题又反馈到教学反思和教学设计中,这一闭环模式实现了优势互补、实时更新。 四、教学模式 (一)信息化教学——依托数字化教学平台,推行信息化教学,“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 课堂翻转、学生为主、教师辅助、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 (二)校企合作——推动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无缝对接 依托大型校内外实训基地,推行“教学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做中学、学中做”的原则,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大力推进实训教学,校内场地建立仿真工作岗位的教学设备,校外基地对接工作岗位,让学生真正掌握到工作技能。 (三)教学方法——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 教学过程中按照船上消防工作凝练九大项目适时推进教学进程,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任务分工,按照岗位职业能力递增的原则,遵循学习者的学习规律,合理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在线发布任务单和任务描述,学生组建学习小组,逐步解决。配合案例教学,通过整合海上海事案例,融入到课程教学,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同步推送给学生,小组讨论研究,思案固学。 五、考核评价 (一)课堂三方评价 (二)海事部门考核评价 该课程实行“教考分离”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由海事局组织,在学院无纸化考试中心计算机终端进行,200道单项选择题和判断题(每题0.5分,60分及格),理论考试时间120分钟;实操考试由学校具备评估员资格专业教师进行,抽取8项技能评估项目组成考核试题,60分及格。 理论和实操两项均合格后,该课程视为及格,并申报办理海船船员高级消防合格证书。

您没有权限访问该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