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加工操作与编程》课程简介 一、课程所在专业及专业岗位面向 1、课程所在专业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专业 2、专业岗位面向: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专业的岗位面向的主要包括:机械加工、数控机械加工、数控电加工、数控设备维护、机械设备管理。 3、专业培养目标:经过“工人专家”研讨会,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专业明确了面向机械制造业,定位为培养“懂工艺、会编程、精操作、能维护”的道德素质高、职业素质好的数控加工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4、处于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地位的主干课程。 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1、以工作系统为原像映射学习系统,构建学习领域课程计划。 2、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承载学习内容,构建学习情境。 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学习活动,构建教学模式。 三、课程的地位与性质 1、本课程定位:面向岗位是数控机械加工岗位,其主要作业又分为数控车削、数控铣削、数控加工中心三大典型作业区域是数控 技术专业的核心工作岗位。 2、课程作用与性质:《数控加工操作与编程》 承载了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任务,处于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地位,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理实一体的专业主干课程”。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按设备操作的复杂程度,分三个阶段实施,即: 第一阶段:外轮廓加工 第二阶段:内轮廓加工 四、课程建设理念与思路 人才培养观念:以德立人 以能立业 德业竞进 教学原则:行动导向 学作合一(学习与工作合一) 课程建设思路:以工作系统为原像映射学习系统,探索并实施工学结合的系统化改革。 五、本课程建设特色 实现工学结合的系统改革,形成的“八化”特征: “任务化”的学习内容:以具体零件加工任务承载学习内容。 “工作化”的学习过程:以零件加工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学习过程。 “立体化”的学习资源:以文本、多媒体课件、仿真软件、网络等教学资源支持学习。 “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以投影教室、一体化仿真室、金工车间、校外基地等创建工作化学习环境。 “产品化”的学习评价:以零件加工质量、班组工作档案等学习产品评价学习效果。 “企业化”的学习管理:以企业5S 生产现场、安全操作规程等制度管理学习过程。 “双师化”的学习指导:以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提供学习指导。 “素质化”的人刁培养:以职业素质、创新素质、人文素质为主题开展素质讲座。 六、课程特色内涵 “任务化”的学习内容——开发了以12 个零件加工任务为载体的12 个学习情境,涵盖三种典型数控加工设备操作行动领域。12 个生产性实训加工任务,为学生可以独立自主地经历“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完整工作过程。 “工作化”的学习过程——课程实施中,以产品零件加工流程为主线,为学生设计了两条相互平行的学习经历:班级教学中,教师作为领航员,边教、边学、边练,是学生在学习中工作的“学作合一”过程;生产性实训中,教师作为带班师傅,学生自主完成加工流程的全部任务,使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学作合一”过程。 “立体化”的学习资源——12 个零件加工任务为载体的学习情境资料,作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文本资源;带滚动字幕和声音导航的三维造型屏幕录像,供学生自主学习;12 个零件虚拟加工的屏幕录像,也配有滚动字幕和声音导航;CAXA电子图板、CAXA 制造工程师、数控编程仿真、虚拟加工车间等多种教学软件支持系统;校内数控加工车间为生产性实训提供基础;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保证。 “多样化”学习环境——建立了多媒体设施的投影教室;建立了三维造型、数控编程、虚拟加工等“教、学、做”一体化教室;建立了数控加工实训车间;建立了FANUC 数控机床系统实训车间;建有16个校外实训基地。 “产品化”的学习评价——引进企业考评制度,以零件加工质量检测、过程报告为考评依据,考评专业能力,占50 % ;以“班组工作档案”为考评依据,考评工作过程知识与工作态度,占20ty0 ;以知识测评为依据,考评应知应会课程知识,占30% 。 “企业化”的学习管理——打破传统的大班教学模式,突破教学资源限制,实行分组倒班教学;引进企业生产现场管理“5S ”管理制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职业素质;引进企业机械加工生产操作规程,帮助学生养成生产行为规范;引进企业班组管理制度,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团队观念与合作精神;引进企业安全规程,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爱他人的安全意识;引进企业零件质量检验制度,帮助学生培养负责态度。 “双师化”的学习指导——“教授当师傅、师傅当教授”的专兼结合“双师”教师团队,为学生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提供学习帮助。 “素质化”的人才培养——教学团队本着“以德立人、以能立业、德业竟进”人才培养观念,坚持为学生开展职业素质、创新素质、人文素质教育讲座,课程网站素质教育专题,为学生共享讲座演示文稿。 七、考核方法 产品、报告考评法:学生在完成零件加工的工艺方案制定、数控编程、零件加工、零件质量检测的学习过程中,除班级教学中老师提供的零件加工实例外,对应每一个过程,学生都会以生产实训中自己的零件加工任务为对象,完成相应的阶段练习课业,并要求提交相应课业报告,作为考评依据。占50 %。 “班组档案袋”考评法:在理实一体的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按照机械加工企业变成若干个班组,每个班组建立本班组的“班组档案”。学生在完成课业任务时,可以充分讨论,并要求做好讨论记录,通过学生在小组中的讨论表现,能够评价学生对工作过程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能考评学生的协作、参与、团队意识等隐性经验获得情况占20 %。 知识测验考评:理实一体课程把知识融于学习工作的实践中,通过知识测验,可以考评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能力与掌握程度占30 %。 八、课程创新点 实现了以“八化”特征的工学结合系统化改革与建设。 创建了“学作合一”的工作流程式教学模式。 创建了分组倒班教学和“班组档案”管理与产品化考评模式。 九、教材与参考书目 《数控机床编程加工技术》,魏杰主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华中数控系统数控车床编程与维护》,魏家鹏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出版 《FANUC系统数控车床编程与维护》,王素艳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出版 《数控机床 编程及操作》,夏铭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 《数控加工技术》,翟燕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
课程视频
课程简介